侗人論壇
侗語聲調的本體與變體
侗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。侗語已被人稱為世界上聲調最多的語言之一,是壯侗語族甚至漢藏語系當中聲調最復雜的語言。人們把侗語聲調說得玄乎其玄,十分高深。但是,實際上侗語聲調規則性很強,我們完全可以梳理得很簡潔。
侗語聲調,按照中國傳統研究路徑來看,從調類上講只有10個,其中6個舒聲調,4個入聲調。跟如果我們不走中國傳統研究路徑,而從現代語音研究來看,由于促聲調的調值,很多時候是跟舒聲調的調值基本一致或非常相似,歸納起來,侗語調值也可以簡單問歸為六個調類(將促聲一類視為一類元音)。
調類為6,數字不大,不算很多,但是實際語音中,侗語的派生調值(音調變體)較多,雖然沒有形成音位對立,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侗語聲調系統復雜化,聽起來好像難以辨認。這就是人們說侗語聲調復雜的原因。
大體而言,侗語聲調的演變是:從無變體到,由少變體到多變體。
南部第二土語是基本沒有變體,就是無變體的情形(受漢語方言影響,現在第一調也逐漸產生變體)。
南部第三土語、北部第三土語則是第一調那里有一個變體。
南部第一土語、北部第一土語、北部第二土語則是第一、第三、第五調有變體,共3個變體(實際上,南部第一土語的3個變體,第三調、第五調的2個變體也不明顯,甚至本地人都無法區分第三、第五調的變體與本體。只有第一調的變體與原來調值區別較大)。
實際上,整個南部各地目前已經普遍為6個調類,各地都容易辨別出7個調值(也就是第一調的變體與本體區別較為明顯)
調
聲母 | L調
陰平 | C調
陽平 | S調
陰上 | X調
陽上 | V調
陰去 | H調
陽去 |
送氣 | 55 | 11 | 33 | 31 | 53 | 43 |
不送氣 | 35 | 13 | 453 |
第一調里,當聲母是不送氣時發55(調號l),是送氣時,發35(派生調號p),例如“菜”mal[ma??],“來”map[mha3?];
在第三調里,當聲母是不送氣時,發33(調號s),當聲母是送氣時,發13(派生調號t),例如“雷”bias[pja33],“翻”piat[phja13];
在第五調里,當聲母是不送氣時,發53(調號v),當聲母是送氣時,發453(派生調號k),例如“葉子”bav[pa?3],“頭帕”pak[pha??3]。
唐朝侗語這種輔音與聲調的制約非常規整,這在侗語南部方言多數地方也是如此。
不過,也有的地方讀派生調值時,送氣輔音已與原先不送氣的輔音發生合并(因為有些送氣音不容易發音,故而被簡化)。例如通道高步,“來”[mha3?]已經變成了[ma3?],即[mh]變成[m],聲母發音簡單了許多。這一音變現象,導致整個輔音系統系減少30%以上的輔音數目,使得整個輔音系統更加簡潔,但此時區別意義的不在是輔音,而是調值,例如“菜”mal[ma??],“來”map[mha3?],原先可以通過輔音來區別詞義,而“菜”mal[ma??],“來”map[ma3?]之間,則靠調值來區別意義。當然,有比[mha3?]更早的讀音,是[mha??]。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音的演變過程:
“菜” ???“來”
梅林新民 ?mal[ma??],map[mha??]
獨峒唐朝 ?mal[ma??],map[mha3?]
平坦高步 ?mal[ma??],map[ma3?]
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。再如:
“眼睛” ???“私奔”
梅林新民 ?dal[ta??],tap[tha??]
獨峒唐朝 ?dal[ta??],tap[tha3?]
平坦高步 ?dal[ta??],tap[ta3?]
我們可以從諸多類似例子歸納出:送氣音的出現,致使輔音系統形成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格局,我們能通過輔音的送氣與否來區別意義。但是,送氣音的出現,使得調值發生了分化。當調值起到了區別意義之后,輔音則漸漸變成不能區別意義的成分。我們把這個演變過程,概括為:侗語輔音的分化(原來侗語是沒有送氣聲母,但后來產生了送氣聲母)促使調值分化,調值分化后促使輔音發生合并(因為部分送氣聲母發音困難,被簡化)。
——節選自吳平歡《語音基礎理論及廣西各族語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