侗族的建筑精美、別致!而這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。侗族,神秘而又美麗。無論是山、水、還是風景。無論是侗家人或者侗家風情。都彌漫著迷人的氣息!
侗族蘆笙舞
侗族是一個愛美、善于創造美,富有浪漫詩情的民族。侗語“多耶”二字,翻譯成漢語就是“踏歌而舞”。它以歡樂、友誼、安定、團結為永恒的主題,傳達“平等、和諧、大同”的理想。
多耶
族有史以來就喜歡聚集在一起以這種形式歌唱生活憧憬未來。歌者唱完一句,大家就應和一聲“呀羅耶,耶羅嗬!”鼓樓、侗寨洋溢著無邊的歡樂。
1
鼓樓
雙江河畔的鼓樓
侗族,能歌、善舞,更是能手巧匠。侗族,逢寨便會建有侗族建筑的“三寶”寨門、鼓樓、風雨橋。而鼓樓是侗寨的標志,是侗族不可缺少的公共活動中心,一般是在寨子的中間,也有一個姓氏一座鼓樓的。
鼓樓內部結構
木工師傅刻畫的柱體、橫梁
鼓樓建筑以杉木鑿榫銜接,頂梁柱拔地而起,排枋縱橫交錯、上下吻合。采用杠桿原理,層層直撐而上。不費一釘一鉚、結構嚴密堅固,可完整保存數百年不朽不斜。房檐上,殿壁、梁柱上更是將侗族的傳統繪畫、侗族木雕展示出來。通道的馬田鼓樓、從江的增沖鼓樓等一批鼓樓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侗寨鼓樓的屋檐翹角
說到侗寨,就不得不提湖南通道的芋頭古侗寨,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,首屆中國景觀村落。它完好的保存著侗族的建筑風格,侗寨的“三寶”寨門、鼓樓、風雨橋(福橋)更是將侗族的建筑工藝體現的淋漓盡致,還有戲臺和井亭這些建筑集塔、亭、樓、閣為一體。
芋頭古侗寨全景圖
芋頭古侗寨崖上鼓樓
2
風雨橋
風雨橋是侗族獨有的橋。流行于湖南、湖北、貴州、廣西等地。由橋、塔、亭組成,全用木料筑成,橋面鋪板,兩旁設欄桿、長凳,橋頂蓋瓦,形成長廊式走道。塔、亭建在石橋墩上,有多層,檐角飛翹,頂有寶葫蘆等裝飾,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。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,故名風雨橋。
風雨橋,都是以杉木為主要建筑材料,建橋時,不用一顆鐵釘,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,以榫銜接,斜穿直套。其堅固程度不亞于鐵、石橋,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。
獨容橋
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河床的寬度大小,設計出各式各樣的風雨橋,不過在眾多的風雨橋中,以亭樓式的風雨橋居多,這種風雨橋于長廊頂部豎起多個寶塔式樓閣,樓閣飛檐重疊,少的有三層,多的達五層。橋身莊重巍峨,如巨龍臥江,氣吞山河,十分壯觀。
芋頭古侗寨廻龍橋
橋面兩側有精致的欄桿和舒適的座位,可供人們憩息。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、蝙蝠、鳳凰、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,形象詼諧灑脫,古香古色,栩栩如生。據傳,風雨橋建在溪河上不僅僅是給人們交通提供便利,而且還有鎮邪和留財之意。
燈光點綴更顯他的氣質
湖面波光粼粼的倒影更是增添一番風景
通道這座小城,一江九橋橫跨于江面,相輔相成卻又獨具特色
3
侗寨寨門
寨門是侗寨比不上可少的建筑,立于寨子出入口處。寨門形狀各異,有的如亭閣,有的像堡壘,有的似宅門,門框上方飛檐翹角,框邊雕龍畫鳳。
寨門具有多種功能:一可防御外敵入侵;二可防止家禽家畜外出損害莊稼;三可作為迎賓送客之場所。因此,侗族人民對寨門的建筑是很講究的。
侗族寨門有四柱、六柱或八柱框架的;有一間、兩間或三間大屋的;有獨立于寨邊的;有與鼓樓連接建造的。大門一般為兩扇,其余則用木板裝飾。
寨門高度,有一丈多的,有兩丈多的。寨門屋頂,有的蓋瓦,有的蓋杉樹皮;有的前后兩面倒水,有的四面倒水;有的為人字形,有的為寶塔形。寨門四角,有的裝四個斗拱蜂窩作為裝飾,有的只在門前上方裝兩個斗拱蜂窩裝飾。
門柱、門板、門壁,有的雕龍繪鳳,有的畫鳥繪花。門前地面嵌有圓形或方形大石板,石板上刻有雙魚戲水圖案。寨門與村寨之間有石板路或花街路相接。寨門一般與風雨橋相映。它多側面地反映了侗族傳統文化的特點。
侗族的建筑精美、別致!而這些僅僅只是冰山一角。侗族,神秘而又美麗。無論是山、水、還是風景。無論是侗家人或者侗家風情。都彌漫著迷人的氣息!
本文來自搜狐 萬佛山侗寨旅游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本文觀點不代表侗族網立場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本站所載內容皆是為了侗族文化公益宣傳和侗族文化交流學習,無任何商業用途及收益,如有疑義,請聯系我們處理。
溫馨提示:如果您喜歡本文,請在下方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。同時不要吝惜你的大拇指為小編點贊哦!